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胡老师的个人家教中心--15年专注1对1初中家教服务 (http://www.tutorhu.com/bbs/index.asp) -- --+小文专区+-- (http://www.tutorhu.com/bbs/list.asp?boardid=7) ---- 美国爷爷和大山深处的中国孤儿 (http://www.tutorhu.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173) |
-- 作者:小文 -- 发布时间:2006/11/9 9:53:02 -- 美国爷爷和大山深处的中国孤儿 美国爷爷和大山深处的中国孤儿……………………………………冯莲枝 目录 1.美国爷爷和大山深处的中国孤儿……………………………………冯莲枝 (1).感受关爱 (2).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 (3).大山深处的孤儿 (4).让爱伴随孩子的一生 (5).贝尔的爱,贝尔的怒 (6).艰难的救助之路 正文 《美国爷爷和大山深处的中国孤儿》 冯莲枝 (1)感受关爱 11月30日,当我抵达美国人内森·贝尔在河南省巩义市投资创办的“希望之家”儿童福利院的时候,正好赶上贝尔的11位同乡前去参观慰问,这使得我们亲身体验到了这种跨越国界的关爱的真诚和伟大。 “希望之家”儿童福利院目前收养着35位失去双亲、生活没有保障的孤儿,他们是贝尔的孩子,贝尔是他们的依*,是他们最亲近的美国爷爷。 晚上,我们和贝尔的同乡一起参加了“希望之家”每周一次的总结会。孩子们对于近几天学习的有关课程一一向贝尔作了汇报。 “我学习了课文《神笔马良》。”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贝尔很快通过翻译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就问孩子: “如果你拥有这支神笔,你打算画什么?” “我画一座桥。” “为什么?” “因为很多地方发洪水的时候,桥都被冲坏了。” 孩子的话让我很感动,这些差点被命运抛弃的孤苦的孩子,在得到救助,得到关爱的同时,也在以自己的童心关心他人的疾苦。 接着,贝尔先生给孩子们讲了一个童话故事,内容是关于一辆火车如何战胜自卑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内森·贝尔声情并茂,加以有些夸张的动作配合,孩子们都听得津津有味的。贝尔在努力把孩子们从胆怯和自卑的阴影里面摆脱出来,成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快乐的人。 讲完故事以后,贝尔问孩子们喜欢不喜欢自己身上穿的这种衣服,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喜欢。贝尔开始给孩子们与工作人员发放衣服,这些衣物是贝尔的美国同乡捐赠的,他们每次到来,都会给孩子们一个惊喜。即便是这样一件简单的事情,贝尔也搞得非常生动和活泼,美国朋友挨个用生疏的中文叫孩子们的名字,由于“调”跑得太厉害,不时惹得孩子们大笑,气氛非常热烈。工作人员包括贝尔本人的衣服都由孩子们来发放。在“希望之家”,每个人都能体会到一种没有界限的爱,一种没有界限的平等与尊重。 (2)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贝尔的父母在日本做慈善事业。50年代末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许多美国人离开了中国,他们归国途中在日本停留,去贝尔家里做客,7岁的贝尔听到大人们讲起有关中国的许多事情,讲起他们离开中国的伤感,贝尔对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贝尔开始收集有关中国的东西,他对中国的了解越来越多,对中国的爱也越来越深。一次,贝尔对自己的一个小伙伴说,“将来我要死在中国”。但贝尔一直没有机会来到中国。 1998年,在贝尔52岁的时候,他的患有心脏病的父亲感到所剩日子不多了,就非常希望能够来中国看看。当他们踏上中国的国土,亲切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父子二人都非常高兴,中国,是伴随他们的一个美丽的梦想。这次中国之行使贝尔有了一个更为重要的收获,他发现了一个到中国来的捷径——教书。不久,贝尔成为河南西亚斯工商管理学院的校监(副院长)。 在西亚斯教书期间,贝尔不断听到有关孤儿的消息。贝尔了解到郑州西面有一个地方很穷,不少人在煤矿做工,由于各种事故的发生,遗留下一些孤儿。贝尔家族一向有帮助别人的传统,贝尔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都是做慈善事业的,贝尔也想为这些孤儿做些事情。 1999年2月,贝尔一家计划做一次远程旅行,他们在通往巩义市的道路两旁,不时看到一些破旧的窑洞和穿得破破烂烂的孩子,然后,贝尔就终止了自己的旅行,他停下来询问那些孩子,他想知道他们是否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使贝尔感到难过的是,他在那些孤儿的眼睛中看不到任何希望。孤儿眼中超过其年龄负荷的沉重使贝尔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晚上睡觉的时候,他突然惊醒,在梦里,他看到了那些可怜的孩子的面容。贝尔说:“他们有着与我们同样的身躯,同样的大脑,同样的人格,他们也应该像我们这样接受好的教育,享受好的生活。我没有能力拯救世界,但可以做一些小的事情,使我们的周围得到一些改善。”贝尔决定帮助这些可怜的孤儿。 贝尔开始和巩义市政府取得联系,他很快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市政府还专门下达了一个“红头”文件。巩义市民政局给贝尔提供了一些孤儿的名单和工作场地,租金以较低的价格收取。 (3)大山深处的孤儿 刚开始的时候,有些人把并不困难的孩子冒充孤儿送来,目的是为了得到贝尔先生提供的更好的教育和照顾。贝尔决定依照民政局提供的名单亲自驱车前往调查,当时,正值寒冬,道路上的铺着厚厚的积雪,贝尔带着翻译,很艰难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遇到非常危险的路段,只好步行到山里去。贝尔用10天的时间,跑遍了附近的山区,贝尔亲自与孤儿和他们的邻居在一起交谈,来发现最需要帮助的人。贝尔说,我也希望帮助更多的人,但现在我没有这个能力,只能选择那些最困难的孩子来救助。 大山深处对这个蓝眼睛的外国人充满好奇,但并不能马上信任他。贝尔找到的第一个孤儿名叫杨文博,他年龄还很小,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年迈的奶奶听说这个外国人要把孙儿带走,就哭了。贝尔对他说,假如你不能给他一个好的生活和好的教育,可以随时去找我。贝尔给杨文博的奶奶送去了一些米面,然后就再也没有听到他们的消息,但是贝尔一直惦念着他们。直到一个月以前,杨文博的奶奶找到贝尔,把她的孙儿送到“希望之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贝尔收养了35个孤儿,这些孤儿都有一段难以言状的辛酸经历。 5岁的小女孩杨金凤父母去世后,被一个素不相识的好心的男子收养了,这个男子同时收养的还有一个身体严重畸形的小男孩,但这个男子显然没有能力养活他们。当脏兮兮的小金凤看见贝尔的时候,没有像一般的孩子那样躲避,而是走上前去,贝尔把她举起来,小金凤露出了笑容,贝尔却突然控制不住自己,失声哭了起来,同去的人也都哭了。贝尔把小金凤带到了“希望之家”,小男孩仍然留在那个男子身边,因为,贝尔暂时没有条件接收那个男孩,他希望经过自己的努力,把小男孩也带来。 贺龙强是一个有兔唇残疾的男孩,他一看见人就跑,学过儿童心理学的贝尔知道,那是人们讨厌他、经常打他的缘故。贝尔发现这个小男孩对很多事情都一无所知,甚至连最基本的如何与人相处也不知道,小龙强与人说话时总是低着头,不敢正视别人的眼睛,自卑已经摧垮了孩子幼小的心灵。贝尔把他带回“希望之家”以后,一边联系医院,给他治疗,一边给他鼓励,给他信心,一年半时间过去了,小龙强讲话时候总是看着别人的眼睛,贝尔知道,孩子已经重新找回了自信。 丁少帅、丁小帅弟兄两个,住在大山深处,在父母去世以后,*抓蝎子为生,他们把抓来的蝎子卖给饭店,换取一点食物,维持生命。严寒的冬天,他们两个还光着脚丫子,当贝尔用手碰到他们的时候,孩子不由自主地浑身发抖。透过孩子的眼睛,贝尔看到了他们深藏着的恐惧和无助,贝尔心里非常难过。 侯三娟失去父母以后,她的亲戚也没有能力抚养她,三娟对自己的前途早已经不报任何幻想,然而,在她到达“希望之家”以后,贝尔发现这个孩子对钢琴有着非常好的天赋。从2000年2月开始,贝尔开始教她弹钢琴。以后每天贝尔都给三娟提供机会,练习钢琴。 贝尔的努力在孩子们的身上起到了明显的变化。小金凤刚来的时候,老是低头看着地上的东西,看看能不能吃。好多孩子吃过饭以后,把一些食物藏起来,因为,他们担心这种温暖会转瞬即逝,他们对过去的饥饿产生的恐惧竟是如此的刻骨铭心!贝尔耐心地给他们谈心,并郑重承诺,永远不让他们再遭受饥饿,没有人可以剥夺他们的幸福。当信任建立起来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不再发生了。 看着这些变化,贝尔感到非常欣慰。经常有人问贝尔,你做这些为了得到什么?贝尔说,这是个非常愚蠢的问题,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问,我喜欢孩子,这些孩子理应得到相应的教育,他们的生命和我们一样是平等的,应该受到尊重。孩子从出生到现在没有任何过错,只要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帮助,他们的命运就会有大的改变。就像小三娟,她过去从来没有见过钢琴,但现在,音乐而不是对前途的担忧成了她生活中最主要的部分,当我听到她用小手弹出的音乐,我就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这就是我为何要这样做的原因。 (4)让爱伴随孩子的一生 为了让孩子尽快从噩梦般的记忆中恢复过来,贝尔从每一个小的细节入手,用爱感化孩子,教育孩子。在“希望之家”,孩子们的饮食都是按照他们的生长特点和营养需要科学配置的,每两周轮换一次,饮用水都是纯净水。孩子们住的地方每天都整理得干干净净的,这些都由孩子们自己动手去做,贝尔要培养他们从小亲自动手的习惯。 贝尔每天早上7点钟起床,常常要工作到第二天凌晨。贝尔自己很节约很朴素,对孩子却毫不吝啬,他经常给孩子们添些新衣服,定期给孩子们零花钱,由孩子们自己支配,花剩下的就替他们存起来。贝尔经常在孩子们睡熟的时候,检查他们盖好被子没有,还要去锅炉房看看煤加得够不够。每周还要给工作人员上课,提高员工们的素质。 贝尔严禁工作人员打骂孩子,强调以教育为主。贝尔说,你是否真心对待孩子,他们都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当他们意识到你在发自内心地关爱他们,他们就会有安全感,他们就不会再担心第二天醒来后,属于他们的温暖的衣服和好吃的食物被人拿走,他们就会试着走近你,并改变自己的生活,最终成为一个有贡献的人。贝尔一再对工作人员强调,如果你不能把这里的孩子看作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如果你给这里的孩子的爱不能超出你的亲生孩子,仅仅把这当作一个普通的工作,那么你就不能留在这里。所以,在“希望之家”充满了温暖和关爱,这是孩子们真正梦想的家园。 孩子们生病的时候,都由阿姨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也能够得到周全的关怀和照顾。有一个叫葛花枝的女孩,犯有癫痫病,贝尔请郑州的专家为她诊治,指定专门的工作人员照顾她的起居,按时送饭,按时喂药,贝尔本人也经常前往医院看望,如此的关爱,连医院的大夫都深受感动。 但是,对于这些远离关爱的孩子而言,如何摆脱阴影,摆脱不良的习惯,成为一个上进的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来“希望之家”的孩子虽然年龄都很小,但对生活中苦难的感受却很深刻,而且,较之正常家庭里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也更难管理和教育。 有一个孩子,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甚至到商店偷钱,为了教育好这个孩子,贝尔尝试了许多办法,都没有效果。后来,他请来一个认识的警察,令他们吃惊的是,这个小孩连警察也不害怕。贝尔只好继续给她关爱,再三向她解释拿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的东西叫偷,告诉她那样做是错误的。贝尔说,我不能打骂孩子,那样是没有用处的,我必须让她知道自己错在了哪里,再进行纠正。在小孩子仍然改不了这个坏毛病的情况下,贝尔请来了孩子的邻居,贝尔请求邻居帮助他,共同教育这个孩子。然后,贝尔叫来那个孩子,告诉她,由于她一直不听话,爷爷很失望,只好让她回家了。临走之前,还让小孩子换掉了“希望之家”的衣服。小孩回去后,邻居们故意像过去那样让她干活,也不关心她。 孩子走后,贝尔一直放心不下,脑子里满是孩子的身影。一周后,贝尔派司机到山上去接那个孩子,孩子一见到“希望之家”的车,马上哭了,说想念爷爷,想念“希望之家”的小伙伴们。孩子回来后,给贝尔写了一封信,保证改掉自己的毛病。之后,这个孩子再没有偷拿过别人的东西。 随着孩子的增多,孩子们之间也难免产生一些矛盾。有两个女孩子闹了别扭,像敌人一样的彼此不讲话,贝尔就把她们叫到办公室,让她们彼此说出对方10条优点,这对于两个互相“仇视”的孩子而言,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在贝尔面前,她们不得不拼命找寻对方的优点,回去之后,二人和好了,但不久又不说话了。贝尔就在自己的办公室放上一张桌子,让他们坐在一起读书,孩子好动的天性决定了他们在没有别人可以交流的时候,只好与对方说话,这是他们惟一的选择。此后,她们成了好朋友,还互相帮助洗衣服。 在“希望之家”,一切都按照中国的习惯和中国的法律进行,遇到像申奥成功这样的重大的事件都组织孩子们看电视,让他们发表看法,增强他们的爱国心。孩子们的生日到来的时候,由工作人员一起庆祝,做好吃的,唱生日歌。暑假的时候,在体育馆游泳池包月,教孩子们游泳,并带领孩子去山上野营,培养生存能力。“希望之家”每周召开一次总结会,孩子们主动讲出一周来所做的好事和坏事,批评错误,表扬先进,表现特别突出的还要颁发奖状和奖杯。 贝尔说,这些孩子的过去已经充满了不幸,要及时教育他们,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将来读大学或技校,学到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5)贝尔的爱,贝尔的怒 随着“希望之家”的名气渐渐增大,贝尔不用再到深山去寻找孤儿了,经常会有人提供有关的信息或亲自上门来求助。当然,对每一个孩子,贝尔都要经过认真调查,确信这孩子的确是孤儿,没有任何生活保障,没有传染病和智力缺陷,根据民政部门的规定,还必须有户口。符合这些条件的,贝尔都会收下,但在这个过程中,贝尔也曾经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 曾经有一个女的,找到“希望之家”,想让贝尔接受她养的一个孩子。通过交谈,贝尔了解到,这个女的原来不能生育,就花钱买了一个孩子,后来,这个女的又能生育了,养了自己的孩子,就想把原来买来的孩子交给贝尔。贝尔非常愤怒,他不理解,为什么人们会把一个年轻的生命当作一件商品来对待。贝尔告诉那位母亲,来这里的孩子都要经过认真调查,贝尔要那位母亲留下地址,打算前去调查,那女的,怕事情张扬出去面子上过不去,就悄悄回去了。 巩义市妇幼保健医院与“希望之家”有着非常好的关系,“希望之家”的孩子前去看病,医院能不收费的就不收费,不能免去的就按最低标准收费,而且,遇到弃婴,妇幼保健医院也会及时通知贝尔。 有一天,妇幼保健医院告诉贝尔有一个弃婴,贝尔马上和一位工作人员赶去了,令贝尔惊奇的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在那里。医生对贝尔说,这位父亲准备扔掉自己的孩子,因为这个孩子有兔唇残疾。 贝尔和孩子非父亲谈了很久。 贝尔说,这个孩子体内流淌的是你的血,是你祖先的血,小孩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并且,孩子除了嘴上的毛病一切都很健康,兔唇经过简单的手术就能够治好,你怎么能丢掉自己的孩子?如果你不丢弃自己的孩子,我可以帮助你治疗,费用由我来出。 孩子的父亲并不缺钱,他就是不愿意再养这个孩子。贝尔意识到,这个孩子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孤儿,如果父亲不做出积极的行动,等待孩子的将仍然是死亡。看这位父亲实在难以说服,贝尔就说,如果你能够给孩子上个户口,孩子可以由我来养。 贝尔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的父亲以打算再生个孩子为由,把这条建议也拒绝了。贝尔被激怒了,贝尔说,我了解中国的政策,每个家庭只能生养一个孩子,也理解你的处境,但是这个孩子很可爱很健康,仅仅是嘴上有问题,你能保证你今后的孩子就没有这一点缺陷吗?你能保证以后的孩子没有其他毛病吗?对待亲生孩子,怎么能像对待一辆自行车那样,有问题就扔掉。 接着,贝尔警告孩子的父亲,我了解中国的法律,我也知道你的工作单位,如果你拒绝我的建议,执意要杀死这个孩子,我将向中国政府报告,你的行为是违法的。 孩子的父亲退缩了。贝尔与这位父亲签订了一份特殊的合同,这个孩子将在“希望之家”生活到18岁,由贝尔出资治疗孩子的兔唇,但在4岁之前,孩子的父母只能来孤儿院探望,不能把孩子带离,4岁以后,根据小孩的健康状况,可以带走一段时间。 那位父亲走的时候,贝尔对他说,小孩的手术我一定做好,到时候,你会发现这个孩子非常可爱,你会想办法把孩子带走,但现在我告诉你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违反合同,就必须赔偿“希望之家”为这个孩子所支付的一切费用。贝尔又补充说,我永远不会忘记,你曾经想亲手杀死这个孩子,所以我永远也不会同情你。 不久,这个孩子成为“希望之家”的一个特殊成员。 后来,我问贝尔,假如孩子的父母亲,为了夺回孩子的抚养权,与你发生了争执你怎么办? 贝尔说,这正是我所期盼的。孩子的父母跟我争吵得越激烈,我越高兴,因为,他们在真正地关爱自己的孩子,我一定让他们把孩子带走。孩子与父母的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是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这存在于人性之中,高于社会和法律之上,孩子在父母身边当然更好一些,这种权力应该受到尊重。原来,贝尔与孩子父亲签订合同的用意竟在此,贝尔也真是用心良苦啊! (6)艰难的救助之路 贝尔救助孤儿的举动,感动了很多人,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巩义市民政局的职工在中秋节的时候,给孩子们送来了月饼;巩义市金剪刀理发店义务为孩子们理发;巩义市妇幼保健医院免费给孩子们体检,并在诊治疾病的时候给予特殊的照顾;巩义市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和巩义市第一初中,给孩子们捐献了一些衣物、文具;西亚斯工商管理学院的学生也经常义务到“希望之家”教课。 这些帮助使贝尔感到了莫大的安慰,也给了他信心。但对于一个外国人而言,由于文化、观念上的诸多差异,从事这项事业,仍然面临很多困难。 “希望之家”的孩子年龄结构差别很大,有的上了初中,有的还在幼儿园。贝尔把“希望之家”的两个小不点儿送到了巩义市一所幼儿园,这所幼儿园的领导答应每个月减免10元钱,但后来提出,让贝尔写一封感谢信。贝尔就如实写了。很快,贝尔收到了幼儿园领导的回信,说贝尔的感谢信写得不够好,他们给贝尔写了一个“样本”,“建议”贝尔抄写一遍给他们寄去。但“样本”里面提高的许多“好事儿”他们从来就没有做过,贝尔认为自己的确应该感谢他们的帮助,但更应该诚实,就把曾经发生过的好事儿重新如实写了一遍,贝尔的感谢信使幼儿园的领导大为不满,贝尔后来不得不把“希望之家”的两个小不点转到了别的幼儿园。 “希望之家”刚刚成立的时候,贝尔不小心在楼梯上摔了一跤,摔得很重,很多人从他跟前过去,竟没有一个人停下来扶他一把。贝尔腿上打着石膏,在医院呆了一个多月,每天仍然坚持工作,贝尔的腿至今还经常疼痛。 还有一次,有人要给孤儿们捐赠一些书包,但由于没有和电视台说好,对方要求改时间。贝尔这才明白,当初,几个单位赶在电视台摄影机镜头前,捐赠电冰箱、空调、消毒柜,还有这一层用意。他们想让别人知道他们做的这些事情,得到一些回报。 谈到这里,贝尔向记者提到他的父亲。在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曾有许多人给他家里打电话,讲起他父亲的种种好处,种种善举,有很多事情连贝尔的家里人都不知道。父亲过去经常对贝尔说:左手做的好事右手也不要让它知道。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你永远不要期望得到回报,真诚的付出而不是为了求得回报的付出才能给你带来真正的快乐,才是最有意义的。 贝尔对我提到他父亲临终前对他所说的话:“你无论在哪里,都是命运的安排,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有许多不如意的地方,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永远不要停止,也不要离开中国,儿子,我爱你!”然后,父亲就离开了人世。 贝尔说:“我爱中国,我爱中国的孩子们,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永远留在中国,伴随着这些孩子,一直到死。我要对孩子们说,孩子,我爱你们,永远爱你们!” 2001年12月8-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