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方式查看主题

-  胡老师的个人家教中心--15年专注1对1初中家教服务  (http://www.tutorhu.com/bbs/index.asp)
--  --+小文专区+--  (http://www.tutorhu.com/bbs/list.asp?boardid=7)
----  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差  (http://www.tutorhu.com/bbs/dispbbs.asp?boardid=7&id=200)

--  作者:小文
--  发布时间:2006/12/11 15:09:24
--  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差

孩子成绩差,不是一个简单的考试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它涉及到与学习相关的方方面面,有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尤其是孩子自身……总之,学习是个系统工程,只要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

要想改变这个局面,提高孩子的学业水平和能力,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上就必须要走出一个误区,明确两个问题,关注三个过程。

走出一个误区:我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学习……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一个错误认知:孩子不喜欢学习。

我当过12年教师,执教过的学生不能算少,从事心理教育也快十年了,单是心理咨询个案,就记录了厚厚的几大本。我感到,生下来就不爱学习的孩子根本不存在!我教过的、咨询过的孩子,都有努力学习、渴求成功的愿望!他们不是不想学,是想学不会学,想学学不好,慢慢沦落为“差等生”。因为成绩不良,老师批评,家长训斥,同伴轻视!久而久之,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表现出不听讲、逃课、上网吧等不良行为。于是,他们变成家长、老师眼里不爱学习的“坏孩子”;从某种程度上讲,所谓的“差生”,都是家长和老师联手“缔造”的!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差孩子,只有差家长!孩子都是喜欢学习的!

明确两个问题

问题一:孩子挺聪明的,怎么就学习不好?

这可能是困扰不少家长的问题。很多家长对我说:“老师都说我的孩子聪明,可就是成绩不理想。”聪明是智力好的表现,但是智力和学习成绩好不能简单划等号。

智力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五个基本因素。在智力结构中,注意力是智力活动的“组织者”和“维持者”。正是由于注意力的组织和维持,人们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活动。实验和教学实践也充分证明,学习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之间最明显的区别之一就是注意力能否集中,可以说,注意力是保证学生顺利学习的前提条件。

观察力是智力活动的“门户”和“源泉”,如果关上“观察”这扇大门,对周围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智力活动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很多孩子之所以写不好作文,很大程度上在于不“观察”生活,或者不会观察,即缺乏观察的方法。我常常问孩子们:“春天的树叶和秋天的树叶同样是绿色,但是绿相同吗?形容秋天是‘天高气爽’,和春天、夏天又有何不同?”如果没有仔细观察,这样简单的问题,就回答不上来。

记忆力是智力活动的“原料库”,人们总是依靠记忆把头脑中的知识储存起来。有的孩子常常抱怨自己考试时“怎么想也想不起来”,那只能说明“库”里储存的“货物”实在贫乏,智力因“原材料”的缺乏而不能很好地进行加工;反过来,如果平时注意往“库”里储蓄,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下笔有一泻千里之感。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和“统帅”,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深入事物的本质,找到内在规律;想像力是智力活动的“翅膀”,凭借想象,可以对头脑中的旧有形象进行加工,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

我咨询过的一个孩子,智力发展水平很好,但就是注意力不集中,一上课就走神;而且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走”的。结果呢?因为注意分散,导致观察的不认真、不仔细、不准确。因刺激不明显,记忆比较模糊。想像力很贫乏,思维随之表现为肤浅、不深刻。因此,整体智力活动水平低下,以致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勉勉强强。

由此可见,智力活动的五种因素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只要其中的一个因素出现故障,必将影响整个智力、学业水平的提高。而现实中,孩子们表现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科学的记忆方法,记忆仅仅停留在机械记忆上,不会理解记忆;不会观察或者缺乏观察的方法;想像力贫乏;注意力涣散不容易集中;思维能力低下,缺乏问题意识,缺乏分析、综合、归纳、推理等能力。

可以说,智力是影响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并不是影响学业成绩的惟一因素,因为学业成绩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还受到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一次,一位家长找到我:“赵老师,我专门带儿子去测了智商,得了123(智商),专家说是相当优秀的人才。可他怎么老是不及格呢?”经过咨询发现,她的孩子非智力因素发展水平很低,缺乏学习的动机和目标,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情绪也不稳定,而且患得患失,任性,多疑;意志力薄弱,自控力差等。而现在绝大多数孩子学业不良,都是非智力因素“惹的祸”!

问题二:孩子学习不好,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

可以说,从小学到中学,每个孩子或多或少地都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只是学业水平高的学生方法更科学、实用。学业水平低的学生也有自己的方法,但往往在执行的过程中打了折扣,没有严格执行,总是“缺斤短两”。说孩子没有学习方法其实是对学习的误解。以听课为例,每个学生都知道,听课是学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最简洁、最主要、最高效的学习方式。可是,有的孩子就听不好:

●不注意老师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往往是老师在概括上节课内容的同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结尾则是一节课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可以说开头和结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偏偏有的孩子对此不重视,刚上课安静不下来,快下课心又浮躁。结果忽略了两头的作用。

●思维不活跃,听课被动———

很多孩子上课时只将注意力集中到老师的“讲”上,忽略了积极思考和对问题的探索,因此大脑始终处在抑制状态。2000年的河北省高考文科状元孙铮说,他听课特别注意老师怎样提问题、分析问题;思维始终像一个探照灯的光束,紧追着老师的思路不放。

●受兴趣支配———

喜欢的就听,不合胃口就不听,不管内容是否重要。

●钻“牛角尖”———

有的孩子一旦一个问题没听懂,就左思右想,思维和老师脱节。

●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

比如老师随便举个例子,有的孩子就开始浮想联翩,控制不住自己的思绪而分神。

关注三个过程

过程之一:学习过程

很多家长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重结果,轻过程”。一旦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就焦虑、紧张,讽刺、挖苦甚至殴打孩子。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很多,比如前文提到的不会听课、不会理解记忆、总是不求甚解地死记硬背;不懂装懂,不善于提问;本末倒置,课本束之高阁,却大量看参考书;学习环节不科学,大多不复习,先作业;好高骛远,忽视基本功,一味追逐偏题、怪题、难题;而课本上的原题甚至是例题却不会做;基础知识不牢靠,形成知识缺陷;自学能力差;学习效率低;马虎、不认真等等。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学习过程中存在几个最影响学业成绩提高的因素:

▲“蜻蜓点水”般的肤浅理解

  咨询中,常有孩子苦恼地询问:“我听懂了,怎么一遇到实际问题还是无从下手?”或者“我觉得自己理解了,怎么一考试就不会?”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对知识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就是我说的“蜻蜓点水”般的肤浅、低级的理解,换言之是一种表面化、简单的理解,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容易“穿帮”。二是虽然理解了,但在实际学习活动中不会灵活地加以运用。

理解知识有三级水平,低级水平的理解是指知觉水平的理解,就是能辨认和识别对象,并且能对对象命名,知道它“是什么”;中级水平的理解是在知觉水平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的揭露,主要表现为能够理解概念、原理和法则的内涵,知道它是“怎么样”;高级水平的理解属于间接理解,是指在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达到系统化和具体化,重新建立或者调整认知结构,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并使知识得到广泛的迁移,知道它是“为什么”。

200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中有这样一道: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本来还不错的一篇文章,让你们这样改来改去,反而改的不三不四了。

B.为了这个新产品的问世,他可是不遗余力,辛勤的汗水终于换来成功的喜悦。

C.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古瓷的细润秀美、古玉的丰腴有泽和古钱的斑驳陆离吧。

D.每天早晨,他都要以个人跑到花园里,指手画脚地练动作,抑扬顿挫背台词。

正确答案:D很多同学之所以选错答案,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成语“指手画脚”的含义。首先指手画脚属于贬义词,而D项的语境不含有贬义的意思;其次,该词是形容人说话时的形态,而“练动作”并不是说话。该题出错的孩子,往往只理解到了该词语的表面含义“是什么”,而没有掌握该成语真正的意义和用法,即“怎么样”和“为什么”,由此可见深层次理解的重要意义。


--  作者:雪
--  发布时间:2007/2/22 21:07:51
--  
要让孩子有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