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夕会故事013
——一字千金
安徽省无为县实验小学 彭荣辉
明天就要中考了。说到中考,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要想到“一字千金”这四个字。提及“一字千金”,同学们或许便会情不自禁地忆起历史上春秋时期秦相吕不韦修撰《吕氏春秋》时追求[完美而想出来的“一字千金”的做法。也难怪。然而,遗憾的是,我今天说的并非历史。
我要说的,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一件真人真事。1992年7月(前几年的中考都是每年的7月1和2日),也就是在12年前大约的这个时间,一个男孩怀揣着父老乡亲们的希翼,满怀信心地参加了中考。不幸的是,他结果只考了479.5分。加上他县级优秀三好学生奖励的5分,他总计得分484.5分。而那年的县重点中学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是486分。于是,因1.5分之差,他与重点中学失之交臂。当然,按他的实际得分,他也可以作为议价生来重温他的重点中学梦。可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初衷——因为这1.5分之差,他的父母将额外支出两千元的学费,他心有不甘。他觉得对不起四十头便已累弯了瘠梁的双亲。两千元,相对于他这样一个家庭,几乎是一年的全部土地收入呢。他又岂难舍得?!
于是,在痛哭流涕之后,在父母的安慰与鼓励声中,他登上了复读初三之路。1993年的7月,他又一次参加了中考。结果他考了472分。虽然看上去还要低于前年的分数,可事实上,他的确是前进了许多。因为试卷难易程度的不一样,他这次不仅远远地超出县重点中学的招生录取分数线,甚至于末了,他竟也收到了县师范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可是,命运似乎是有意地与他开玩笑似的——他考了472分,而当年的县师范学校招生的公费起档分数线则是473分。一分之差,他成了一名委培生。为此,他将付出多于其他公费生的3600元。这,相当于他的双亲两年里田地里全部的收入。
1.5分,1分,想到这可能只是自己的一个小小的疏忽而造成的无法挽回的损失,他痛苦极了。甚至于,他清晰地想起来,在政治的考试卷上,他将钱其琛外长错写成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一道填空题,就是2分呢。他后悔极了。然而,这世上有卖后悔药的吗?
没有,永远没有。后来,他如愿上了师范学校。并且,三年后,他走上了讲台。一晃,八个年头过去了。让他庆幸的是,他的孩子们都还十分喜欢他。十多年来,他再也不曾有过类似的过失。可是,让他永远不能忘怀的是:那一年上学的路上,父母喜悦而又略带伤感的情绪,那两副因他而过早弯了瘠梁的身躯。
这个男孩,不是别人,他就是现在站在你们面前的我——你们的班主